马剑文:创立中国药学发展奖 共同助力祖国药学发展中国药学发展历经了上下五千年的冲刷和积淀,创建了祖国的瑰宝中医药,发展到现在已形成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可为百姓用药提供了多种选择防治疾病的药品。但是随着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医疗保险业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我国医药行业进入了强大的竞争环境。 20年的时间,我们从中国科学技术基金会的分支机构发展成为今天的北京长江药学发展基金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是因为我们的发展符合...[详细] 【本期主题】 马剑文:创立中国药学发展奖 共同助力祖国药学发展 对话中国药学发展奖和药学发展基金创建人、中国药学发展奖奖励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剑文教授 【对话背景】 中国药学发展历经了上下五千年的冲刷和积淀,创建了祖国的瑰宝中医药,发展到现在已形成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可为百姓用药提供了多种选择防治疾病的药品。但是随着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医疗保险业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放开医药服务的承诺,我国的医药行业进入了强大的竞争环境。 据了解,截止2012年,我国设有全国本科药学一级学科9个,二级学科药物化学79个,药剂学47个,生药46个,药分49个,微生物与生化42个,药理92个,中药37个,储备了大量的药学人才,但是却缺乏相应的就业机会和激励体制。毕业即等于失业或者长期处于低薪温饱状态,缺乏进修发展的机会,使得药学界人才大量流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如何助力祖国药学发展?通过何种方式激励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为此,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中国药学发展奖奖励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学发展奖和药学发展基金创建人马剑文教授做客飞华健康网,与我们共同探讨中中国药学发展奖和药学发展基金的发展历程。 【对话嘉宾】 马剑文教授为中国药学发展奖和药学发展基金创建人。中国药学发展奖奖励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长江药学发展基金会发起人、名誉理事长。历任总后卫生部药品仪器检验所主任、副所长、所长、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进口药品评审委员、中国发明协会评审委员、中国药学会和中国干扰素学会理事、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新药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药审办主任、全军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军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及药物分析杂志、中国药师、中国药房、国外医学药学分册等杂志的编委、第一、四军医大学客座教授、第二军医大学兼职教授。曾研究证明中国制霉菌素与国外产品不是同一种物质,从而为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名称作了修订,更名为制霉素,该项成果获军队1991年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的“枸橼酸锌(锌利康)的研究”和“止血敏和性激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新技术研究其质量标准系统报告”分别获1991年和1993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出版138万字的《现代药品检验学》专著。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被入选中国科协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药学卷2,该传略10年出版1卷。 【面对面】 飞华健康网:马老,您好!欢迎做客飞华健康网,今天请您来,主要想和您聊一聊我国药学的发展现状,以及国人在这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据我们所知,您从1955年大学毕业转入北京总后卫生部药品检验所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我国的药学研究。曾研究证明中国制霉菌素与国外产品不是同一种物质,从而为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名称作了修订,更名为制霉素;以及撰写的“枸橼酸锌的研究”和“止血敏和性激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新技术研究其质量标准系统报告”分别获得1991年和1993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成就,并在1994年牵头创建并募集了中国药学发展和药学发展基金,这是我国被国家科技部批准唯一的冠名中国字头的全国性药学奖项,后来又注册了北京长江药药学发展基金会,请问您创建这一奖项和基金的初衷是什么?能否介绍一下作为发起人发展的过程? 马剑文教授:1996年,我从总后卫生部药品仪器检验所退休,有人建议我成立一个新药注册报批的公司,利用我掌握的新药报批的资料要求、技术知识和人脉,一定会有良好的经济收益。我考虑再三,还是选择了做公益项目,决心为我们国家和百姓做点好事。我长期从事医药的评奖和科研工作,了解医院的患者,感觉他们都很难,他们的病情很难得到根本解决。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缺少自己创新的药物,现在很多药品都是仿制过来的,没有自己的研发。所以我想通过医药科技奖励,鼓励大家创新,形成一种激励机制,创制新药,这本身就是一件能服务百姓、造福人类和贡献社会的好事。所以,我牵头创建了中国药学发展奖和药学发展基金,目的是奖励为中国药学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医药科技工作者,有偿资助新药研究开发和开展药学科技咨询、学术交流活动,促进药学事业的发展,激励年青一代成长,这就是基金会设立的初衷。 经过多方努力,中国药学发展奖和药学发展基金于1994年6月21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今年已历时20周年。回顾20年来,我们得到了总后卫生部及其药品仪器检验所历届领导、关心我国医药学事业发展的团体,以及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鼎力资助,开展了激励创新、奖励科技人物的科技公益活动。成立大会是在挂靠单位总后卫生部药品仪器检验所召开的,总后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全国新药评审办公室等有关领导出席会议。总后卫生部陆增祺部长讲话中指出,药学发展基金的成立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大好事,几年后应该向全国发展。中国药品生物检定所所长、中国药学会周海钧理事长也表示这是我国药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全国人大常委会周光召副委员长为2001年中国药学发展奖励特别贡献奖徐国均院士的代表颁奖 桑国卫院士和马剑文教授在2013年度中国药学发展奖创新药物奖评审会上审阅投票结果 飞华健康网:这确实是一件服务百姓、造福人类和贡献社会的好事,而且从您的介绍来看,基金会的成立得到了行业内的大力支持,与会人员的级别都很高。但是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创建初期,您所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马剑文教授:基金会要运营就需要经费支持,我们所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就是募集资金,只有募集到资金我们才能发展公益事业。但是从事我们这一行业,很多都是纯粹的技术人员,很少和商业、财务挂钩,所以在筹集资金方面很难开口。但是好在我们所做的这件事情是得到同行业认可的,大家都很支持,特别是得到了天士力、成都地奥、康辰公司等医药企业,还有一些研究院所、空军总医院等医院提供的大力资助,以及一些著名教授如杨雪芹、俞梦孙等的大力支持。就这样,一点点慢慢地累积发展起来,才有了今天的规模和成就。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这个项目,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这也需要媒体的宣传和支持,让大家了解我们的此项工作,这样我们以后也可以更好地工作。 马剑文主任委员在钓鱼台国宾馆迎接第11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桑国卫院士步入颁奖大会会场 桑国卫院士与马剑文主任委员合影 桑国卫院士和周先志副部长握手 飞华健康网:中国药学基金从创立到现在已有20年的时间,您是如何看待基金会的发展历程的?同时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马剑文教授:自1994年成立以来,中国药学发展奖已成功举办12届,被推荐候选人达678人,获奖人数192人,其中院士16人,应该说在医药界有较大影响,为医药科技工作者所瞩目。 回首所走过艰难历程,可以用4个发展里程碑来表述:第一是1994年正式成立。第二是1995年9月28日,中国科协批复同意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设立分支机构——药学发展基金委员会,同时被批准的还有詹天佑铁道科技发展、茅以升科技教育发展等5个基金委员会。1996年1月得到国家民政部批准,并授予印章,全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药学发展基金委员会”,这是我会正规化发展的重要标志。1996年5月22日,首届药学发展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朱光亚两院院士,以及周廷冲、秦伯益院士、总后卫生部傅征副部长、国家卫生部药政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学会等单位领导出席,并为我国药理学奠基人之一周金黄教授,以及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黄翠芬院士等11位获奖者颁奖。朱光亚院士夸赞获奖者水平高,会议紧凑、组织严密、庄严隆重。会后,我们基金会向国家领导人朱光亚院士写报告,邀请他为我会名誉主任委员,他在报告上批示同意。然后,又有10位院士同意为我会技术顾问,多次参加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工作。 第三是2001年3月8日,中国药学发展奖被国家科技部首批批准为全国性26个奖项之一,医药类奖项只有2个,即中国药学发展奖和中华医学科技奖,带“中国”、“中华”的奖项从严掌握,中国药学发展奖是少数冠以“中国”的奖项。从此,中国药学发展奖步入了一个崭新的、规范的、被国家科技部认可的发展阶段,是中国药学发展奖发展过程的重要里程碑。随后由国家科技部主办的“中国科学技术奖励年鉴”收载了中国药学发展奖,例如2008年中国科学技术奖励年鉴第七部分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励中,中国药学发展奖位列在何梁何利奖、李四光地质科学技术奖后的第三位,其内容分为:奖励工作概述和获奖者名单及其获奖事迹,年鉴反映了中国药学发展奖的推荐、评审、公示、颁奖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唐希灿、刘耕陶、陈志南院士等16位获奖者所在单位,获奖奖项和获奖者主要事迹。2011年10月经国家科技部出函证明,北京市通讯管理局和公安局批准我会设立“域名为www.cpsdpf.cn中国药学发展奖网站”,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免费为网站设计页面和后台管理。网站的开通,促进了我们各项工作的发展,扩大了对外宣传的渠道,意义重大。 第四是2010年药学发展基金在原来是分支机构的基础上,申请注册了新的、独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北京长江药学发展基金会,并获得了对我会捐赠的企业有减免税的资格。其宗旨和任务仍为:激励创新、奖励医药学领域的优秀人才;资助医药学方面研究、药品安全监测及有利于医药学发展的公益活动。 飞华健康网:中国药学发展奖已经成为国内医药学领域最受瞩目的奖项之一,请问,这一奖项的评选标准是什么?行业人士是如何看待和评价这一奖项的? 马剑文教授:中国药学发展奖采用推荐制,按照坚持标准、宁缺勿滥和科学、公平、公正的原则,由两院院士领衔的评审委员会,对候选人的推荐资料进行审阅、评议、无记名投票、公示无异议等步骤,评选出获奖者。期间不收取任何费用,包括推荐申报费、评审费等等。并建设了比较广泛的覆盖面较宽的推荐渠道,许多院士、教授包括大学校长、研究所所长、医院院长、学会会长等,都亲自推荐候选人。有的单位在推荐书中注明被推荐者是经本单位学术委员会二分之一以上委员通过的,可见推荐单位重视程度。中国药学发展奖评审委员会是以桑国卫、王永炎、吴祖泽、黄翠芬、周同惠、姚新生、王澍寰、李连达、卢世璧、邱贵兴、戴尅戎等院士领衔组成的。按照奖励办法,坚持标准、宁缺勿滥和科学、公平、公正原则,认真负责地审议、无记名投票、最后公示无异议,才确认获奖者名单。被推荐院士也有个别人由于种种原因落选的。也有几位学者获得中国药学发展奖后又获院士称号,说明桑国卫、王永炎、吴祖泽、卢世璧、秦伯益等院士领衔的评审委员会工作是严谨的,准确度是很高的。因此,中国药学发展奖已为医药学者所瞩目。 回顾药学发展奖和药学发展基金20年来发展的历程,得到许多领导和老一辈科学家的关心和支持,原国家领导人朱光亚、周光召、桑国卫、卢嘉锡等院士老一辈科学家,以及蒋正华、顾秀莲、何鲁丽等原副委员长等都参加过颁奖典礼。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总后卫生部领导作为医药学行业的全国和军队两大主管部门,都十分重视我们举办的颁奖活动,每届都参加颁奖大会并发表讲话。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作为批准中国药学发展奖的主管部门,也十分关心这个奖项,奖励工作办公室原主任陈传宏等领导多次勉励我们,要在行业中保持较好声誉,严格把关,做好奖励工作和宣传工作。同时还得到了关心我国药学事业发展的团体、人士和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和鼎力资助。 飞华健康网:您在以上曾说过,曾有16位院士获得中国药学发展奖,能否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其中几位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马剑文教授:好的,下面我介绍几位获奖院士的简要事迹: 1.黄翠芬,女,1996年获中国药学发展奖生物技术药品奖。我国著名的分子遗传学专家,我国基因工程方法研制生物技术药品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开展了细菌类毒素的研究,研制成功了四联战伤类毒素和“354装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上世纪70年代后,积极采用生物技术率先进步致病菌保护性抗原基因克隆、表达和调控研究。她主持完成的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幼畜腹泻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获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一类药证书和生产文号,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她主持的国家“863”溶栓多肽基因工程药物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她指导的尿激酶原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真核细胞表达的研究,分别获1992年及1995年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2.嵇汝运,男,1999年获中国药学发展奖特别贡献奖。1941年中央大学化学系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1953年从英国回国后研究防治血吸虫病新药“巯锑钠”,对血吸虫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与课题组人员一起创制了新药二巯基丁二酸钠,证明对锑、砷、汞等多种金属有解毒作用。鉴于南瓜子对寄生虫的抑制作用,将其活性成分“南瓜子氨酸”全合成成功,论文发表后引起国内外重视。“氟哌酸”抗菌作用主要在左旋体,而国内药厂生产的是消旋体,他与合作者研究成功一条不对称药物合成方法。并在国内较早开始了药物定量构效关系及量子化学在药物研究中应用的国际前沿课题。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何梁何利奖;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上海市科委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等。 3.戴尅戎,男,2001年获中国药学发展奖康辰骨质疏松医药研究奖。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第九人民医院教授。 他是我国著名的骨科和生物力学专家,长期从事骨质疏松方面的研究,对骨质疏松发病机理及骨折愈合等进行了系列研究。在国内首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与一般骨折愈合方式进行了系列研究,在此基础上又对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促进愈合的机理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填补了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治疗的空白,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和省部级奖10余项,在国际骨科界和生物力学界有较高的声望。 4.侯云德,男,2005年获中国药学发展奖创新药物奖。1955年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1962年前苏联医学科学院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研究员,任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等。 从事生物技术创新研究,研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一类新药αlb型干扰素,为国际首创,已广泛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被誉称是中国干扰素之父;创造性地研制多种细胞因子,先后获9项新药证书。SARS流行期间,研制的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对SARS病毒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国际上首先申报专利。构建了我国痘苗病毒天坛基因文库及全序列测定与分析,这是国内第一完成的最大一个生命体的全基因组序列,为生物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理论和实用价值,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发表论文400余篇,著书7本,曾两次连任国际干扰素研究协会理事,享有较高的国际威望;1994年第三届亚太医学病毒大会确认他对医学病毒学做出的杰出贡献并授予荣誉奖励;连任三届863生物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7次;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发明三等奖各1次;卫生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0次;何梁何利基金奖。 5.于德泉,男,2009年获中国药学发展奖特别贡献奖。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药物化学专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工作,1969年在抗疟药的研究中,首次发现过氧键为抗疟的有效基因,他带领的研究组获国家四部委重大贡献集体奖。参与主持了国家攻关课题“人工麝香”的研制,从大量样品筛选出天然麝香功效类似的化合物,研制出与“天然麝香”功效几乎一致的国家一类新药“人工麝香”,该项目的投产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了天然麝香资源紧缺问题,获中国中医药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论文250余篇,编著专著4部,先后任中国化学会理事兼有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亚洲天然产物研究杂志》副主编(英文版)《药学学报》编委等职。 飞华健康网:据了解,中国药学发展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今年又恰逢中国药学发展奖和药学发展基金设立20周年,能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此次大会的盛况及奖项的评选情况? 马剑文教授:今年的中国药学发展奖和药学发展基金颁奖暨设立20周年纪念大会于2014年5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药学会理事长桑国卫院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孙咸泽;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副部长周先志;国家药典委员会秘书长张伟;中国药学发展奖奖励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剑文;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丁丽霞;中国药学会前副秘书长田颂九;北京长江药学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王锡娟等领导和贵宾出席大会,并为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座。中国药学发展奖评委;北京长江药学发展基金会理事;我国大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等社会各界人参加了本次大会。颁奖大会由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丁丽霞主持。中国药学发展奖奖励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长江药学发展基金会发起人、名誉理事长马剑文致辞,回顾了中国药学发展奖和药学发展基金成立20周年的发展历程,并宣读2013年度中国药学发展奖获奖人员名单。 2013年度中国药学发展奖共设立了3个子奖项,包括创新药物奖、康辰骨质疏松医药研究奖、食品药品质量检测技术奖,王广基院士、杨玉社研究员、崔一民教授等18人获奖。其中,中国药科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广基院士获创新药物奖特别贡献奖,他率先在我国建立了达国际水平的药代动力学技术平台,提出并建立了“靶细胞药代动力学”、“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新理论和新方法及“体内过程导向作用靶标与机理研究”,推动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模式从“单成分、房室模型、直接效应”向“多成分、靶向非均匀分布、间接效应”的跨越,为创新药物研究提供了新的药代动力学理论方法支撑体系。主持国家重大专项“临床前药代动力学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项目,完成33项创新药物在内的共计121个新药和新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151篇,多篇论文发表在国际药物代谢动力学相关权威期刊上,在国际药学界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 飞华健康网:请问,您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药学发展事业的感受是什么?您是如何定性中国药学发展奖和药学发展基金的?可否举些实际案例?最后,请您展望一下未来发展的设想? 马剑文教授:20年的时间,我们从中国科学技术基金会的分支机构发展成为今天的北京长江药学发展基金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是因为我们的发展符合国家的战略需求,在“十二五”、“十一五”等多个会议上都有关于讨论资助帮助创新药物的发展的议题。这方面可分为几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国家鼓励创新,各单位科技人员向国家科技部申报课题立项,经过专家评审,批准立项,并拨款资助创新药物研制经费;第二个环节是国家药监局负责审批创新成果能不能成为新药;第三个环节是在临床实践中要确定是否有利于百姓的健康;第四个环节就是我们通过中国药学发展奖评审环节,我们来评价,通过专家审核能不能给你获奖,然后激励更多年青学者去研究新药,然后再去申报国家奖项。也是激励医药科技人员特别是年青科技人员成长循环,例如现在很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有骨质疏松,这是人体自然衰退的过程,如何能减缓衰退,以及防治我们骨质疏松之后形成的疾病,比如骨折等等。现在很多学科包括骨科、妇科、老年病科等都在研究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我们要把他们组织起来共同努力。此外,我们现在还有一个食品药品检测质量技术奖,大家都知道现在药品滥用很厉害,药品质量不太稳定,中药的非法添加以及农药污染、还有假药的问题,所以我们这个奖项要在药品安全方面为老百姓保驾护航。 目前,我们主要落后的是西药研发,中药研发是我们比较领先的,但中药也存在问题,中药是植物药,产地不同,药效不同,很不稳定,所以它存在缺陷。外国人不相信我们中药,但是中药的确是有效果的,当然,也不要把中药说的很玄乎,有些病确实西药治疗的效果快些,但有些病西医确实解决不了,中医能解决,所以最主要的问题是在质量问题上。在这方面,我们设立了临床医药研究奖,主要针对临床一线的医药工作者的医师、药师,促进他们找到好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有一些获奖的专家,获奖后都很有感触,说是为自己的一辈子做了个总结和认可。有的获奖者,例如嵇汝运院士在逝世补告中写其一生获3种奖项即中国药学发展奖、国家奖、何梁何利奖。而且,有些学者是获了奖以后又评的院士。也不是说只有获得了我们的奖项才能获得院士,这说明我们的获奖者水平很高,评审很准确,达到什么水平就评定什么水平,宁缺勿滥。这个公益项目产生的结果,可以促进我们国家在医药学领域的科研发展,而医药的发展所产生的新药,可以救很多的老百姓。 关于基金会未来的发展,我们中国药学发展奖和药学发展基金一如既往地坚持评审标准宁缺勿滥、公平公正公开,不受人为影响的原则,才能真正的激励医药学者特别是年轻的一代,为年轻人的成长做出贡献。我们的宗旨始终是为了我们国家的医药学事业发展,让老百姓得到好的治疗方法,把好药品质量关,能更好地为医药事业做贡献。让老百姓得病后有好药能用,为老百姓身体健康尽我们应有责任! (来源:飞华健康网 杰然 郭晶晶 胡海霞) (版权声明:本文系飞华健康网独家专访,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上一页
1
下一页
|